小安云首页规范消防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年版) 新老规范比对
2.1术语
2.1.1 高层建筑 high-rise building
    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注: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条文]
2.1.2 裙房 podium
    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 [条文]
2.1.3 重要公共建筑 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
    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 [条文]
2.1.4 商业服务网点 commercial facilities
    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条文]
2.1.8 明火地点 open flame location
    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条文]
2.1.10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 [条文]
 2.1.14 安全出口 safety exit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条文]
 2.1.18 闪点 flash poin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条文]
 2.1.19 爆炸下限 lower explosion limit
    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条文]
 2.1.20 沸溢性油品 boil-over oil
    含水并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 [条文]
2.1.21 防火间距 fire separation distance
    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注: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条文]
条文说明
2.1.1 明确了高层建筑的含义,确定了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划分标准。建筑的高度、体积和占地面积等直接影响到建筑内的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的难易程度和火灾的后果。本规范在确定高层及单、多层建筑的高度划分标准时,既考虑到上述因素和实际工程情况,也与现行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本规范以建筑高度为27m作为划分单、多层住宅建筑与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便于对不同建筑高度的住宅建筑区别对待,有利于处理好消防安全和消防投入的关系。
    对于除住宅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包括宿舍、公寓、公共建筑)以及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高层与单、多层建筑的划分标准是24m。但对于有些单层建筑,如体育馆、高大的单层厂房等,由于具有相对方便的疏散和扑救条件,虽建筑高度大于24m,仍不划分为高层建筑。
    有关建筑高度的确定方法,本规范附录A作了详细规定,涉及本规范有关建筑高度的计算,应按照该附录的规定进行。
2.1.2 裙房的特点是其结构与高层建筑主体直接相连,作为高层建筑主体的附属建筑而构成同一座建筑。为便于规定,本规范规定裙房为建筑中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且位于与其相连的高层建筑主体对地面的正投影之外的这部分建筑;其他情况的高层建筑的附属建筑,不能按裙房考虑。
2.1.3 对于重要公共建筑,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难以定量规定。本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多年的火灾情况,从发生火灾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作了定性规定。一般包括党政机关办公楼,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或集会场所,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重要的通信、调度和指挥建筑,广播电视建筑,医院等以及城市集中供水设施、主要的电力设施等涉及城市或区域生命线的支持性建筑或工程。
2.1.4 本条术语解释中的“建筑面积”是指设置在住宅建筑首层或一层及二层,且相互完全分隔后的每个小型商业用房的总建筑面积。比如,一个上、下两层室内直接相通的商业服务网点,该“建筑面积”为该商业服务网点一层和二层商业用房的建筑面积之和。
    商业服务网点包括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洗衣店、药店、洗车店、餐饮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
2.1.8 本条术语解释中将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与其他室内外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区别对待,主要是因其使用时间相对集中、短暂,并具有间隔性,同时又易于封闭或切断。
 2.1.10 本条术语解释中的“标准耐火试验条件”是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对于升温条件,不同使用性质和功能的建筑,火灾类型可能不同,因而在建筑构配件的标准耐火性能测定过程中,受火条件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的火灾类型确定不同标准的升温条件。目前,我国对于以纤维类火灾为主的建筑构件耐火试验主要参照ISO 834标准规定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试验;对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行大型车辆的隧道等以烃类为主的场所,结构的耐火极限需采用碳氢时间-温度曲线等相适应的升温曲线进行试验测定。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也不一样,比如非承重墙体,其耐火极限测定主要考察该墙体在试验条件下的完整性能和隔热性能;而柱的耐火极限测定则主要考察其在试验条件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因此,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或构、配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和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完全一致,详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系列 GB/T 9978.1~GB/T 9978.9。
 2.1.14 本条术语解释中的“室内安全区域”包括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接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本规范第6.6.4条要求的天桥、连廊等。尽管本规范将避难走道视为室内安全区,但其安全性能仍有别于室外地面,因此设计的安全出口要直接通向室外,尽量避免通过避难走道再疏散到室外地面。
2.1.18 本条术语解释中的“规定的试验条件”为按照现行国家有关闪点测试方法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 261等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
 2.1.19 可燃蒸气和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为可燃蒸气或可燃气体与其和空气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比。
2.1.20 对于沸溢性油品,不仅油品要具有一定含水率,且必须具有热波作用,才能使油品液面燃烧产生的热量从液面逐渐向液下传递。当液下的温度高于100℃时,热量传递过程中遇油品所含水后便可引起水的汽化,使水的体积膨胀,从而引起油品沸溢。常见的沸溢性油品有原油、渣油和重油等。
 2.1.21 防火间距是不同建筑间的空间间隔,既是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发生蔓延的间隔,也是保证灭火救援行动既方便又安全的空间。有关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见本规范附录B。
微信扫一扫,关注“小安云消防设计”,
小安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消防设计、装饰设计业务的平台公司。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消防和装饰解决方案,包括建筑物消防系统设计、灭火器材配备、消防演练等服务,以及室内外装修设计、材料选型和工程施工等服务。 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从业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面的服务。公司秉承“诚信、专业、创新、卓越”的经营理念,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作为一家专业的消防设计、装饰设计平台公司,小安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不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始终关注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创建更加安全、可靠的消防和装饰环境做出贡献。
条文说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2018年版)GB50016-2018

2.1术语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小程序即可阅读

分享
问题反馈
反馈内容
确定
小程序
联系方式
电话:051685867890
企业微信
置顶
快捷发布 10秒发布项目,快速匹配客服
我需要*
手机号*
验证码*
立即发布
发布需求
基本信息
详细信息
确认需求
开通VIP
关于如何开通VIP详细内容请联系客服
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登录提示
您的账号已在别处登录